
胡福文,我校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累累。作为机械本科第三党支部书记,胸怀使命,脚踏实地,积极作为,以身作则,2016年6月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把小事当作大事干,踊跃投身教育创新改革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胡福文老师从接手一个近乎陷入停顿的实验室开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使命感,开始了“啃硬骨头”的教学改革创新征程。他手把手教学生编程控制机器人、教他们开机床加工零件,逐渐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通过创新实践项目逐渐吸收学生加入实验室,亲身培养了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团队。这支团队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不问寒暑忙钻研,通宵达旦搞创造,历时四年初步建成了一支跨学院、跨专业、跨层次、有梦想、有活力的团队。这支团队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30多项,申请专利12项,发表论文16篇。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他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了“教、学、做、用、研、创”六位一体、无缝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破六者彼此之间的内容界限和形式壁垒,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胡福文老师还提出要革新观念,培育全新的“教与学”关系,将教师视为“学习顾问”和“创新顾问”,将学生视为“未来创客”和“创新主角”。
把职业当作创业干,筑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
在很多人眼中,教师是一份职业,而在胡福文老师眼中教师不仅是职业还是创业,他说“真的创业就是为更多的人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学校和学院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自主研发、专项建设、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打造了一个“零障碍”的创新实践平台。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于2014年底建成的“工业4.0”创新实验平台,在创新应用层面上是国内一流的,到实验室参观的日本和德国教授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录像。2015年3月根据第十四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竞赛主题“羽球双雄”,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成功研制了羽毛球机器人,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进入16强,最终荣获二等奖。2015年底,他们成功研制了工作空间φ500ⅹ800mm的大尺寸并联结构3D打印机,标志着研究团队系统掌握了3D打印机设计和制造的成套技术。他主要参与申报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也相继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批准建设,一个支撑青年学生增长才干、实现创造梦想的平台初具规模!
“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把职业当作创业干”,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胡福文老师和他的伙伴们坚信他们和这个伟大时代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决心以最大的自觉向党中央看齐,更加勤奋工作,承担起更大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