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第二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与新生教育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27    来源:信息学院     供稿:信息学院    浏览:   
字体:

4月18日-20日,第二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与新生教育研讨会在北方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虚拟教研室主办,北方工业大学承办,电子工业出版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企业的100余名相关专业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与企业代表汇集于此,共同探讨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建设与AI时代大学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广大高校电子信息类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新生教育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数智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教学名师王俊教授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马礼教授对各位专家和教师的莅临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他指出通过专业导论课与新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培养创新意识是高校亟需探索的核心课题,此次会议的主题正是迎合了这一时代需求,内容十分丰富。教育部电子信息类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尹长川教授首先介绍了教育部电子信息类虚拟教研室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情况,他表示虚拟教研室凭借着积极开放的发展理念和扎实有效的协作机制,目前已经扩展至全国100余所院校;同时表示当前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迭代演进,深刻重塑着整个教育生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此次会议聚焦的核心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经理助理刘声峰介绍了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40多年以来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努力的方向。他表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教育出版突出工信特色,一直致力于通过优秀的内容和服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同时致力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之路,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赋能。今后希望与各位老师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

研讨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教学名师张有光教授做《专业导论课与新生教育》报告,结合20余年高校教学实践经验,介绍如何把握新生转型时期的学情,如何重塑AI时代培养目标,如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如何运用AI等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模式,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介绍教材《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大学怎么读—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电子信息类商业案例分析》编写思想和教材使用的推荐建议,进一步探讨新版教材改革思路。陕西省教学名师刘延飞教授做《从DeepSeek看人机共生时代智慧课程建设与探索》报告,用其所负责的一门国家一流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举例,和大家一起感悟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如何让数智赋能的课程建设成星火燎原,最终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北京市教学名师、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俊教授做《单片机基础实验教学》报告,报告从大中学衔接、C语言和硬件衔接、相关课程关联等方面,介绍北航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全国模范教师陈少昌教授做《教创大赛与教师发展》报告,解读国家级教学比赛程序和规则,给老师们提供了教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顾华玺教授根据西电信通类专业的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及认知型实验课等方面做《信通类专业新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北京邮电大学詹志强副教授做《墨工/邮百工多智能体赋能工程思维与能力训练》报告,介绍邮百工平台,此平台通过多智能体协作模拟复杂工程角色和全过程,学生进行工程角色扮演和互动,首次突破无工程高手陪练、少社会互动人力资源限制。中北大学教务部部长王召巴教授做《师生共行“学着做、做着学”》报告,介绍中北大学以“小学期”为点、贯穿培养方案的项目式课程为线,点线成面,有组织、成体系推进“专业、课程、教法、实战、师培”五位一体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齐鲁工业大学林霏教授结合对专业导论课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产教协同创新育人 共话未来》报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吴韶波副教授做《点燃工程启蒙星光赛课融合赋能成长——信息类专业导论创新实践》,介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团队历经十余年深耕构建的可复制推广的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信息类工程教育启蒙模式。重庆交通大学许登元教授做《“行业驱动、学做一体”的专业导论教学探索》,介绍在AI与智慧交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其课程组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内容进行的调整与改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李竹副教授做《基于大模型的算法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与思考》,介绍大模型技术如何为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工程实践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备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实际经历,分享如何基于日常教学实践,凝练形成参赛报告的思路与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李莹副教授做《小航——大模型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以小航AI助手为应用案例,从师-生-机协同共智视角,探讨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实现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张玉玺副教授做《新生工程基础课中AIGC辅助教学的探讨》,通过一些实例介绍课程利用AIGC辅助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同时给出关于AIGC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的初步反思。北方工业大学白文乐教授做《“数据关联、能力关联、评价关联”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数智化转型建设》报告,分析从传统专业课实体实验数字化转型建设手段与技术问题,结合实验教学有用性对实验全过程数字化中的“精准数据获取、分段过程跟踪、规范报告形成、分项能力评价、智能推荐改进”进行分析。

本次研讨会设置学生分享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届博士毕业生分享了协助导师张有光撰写新生教育相关图书《大学怎么读》《电子信息商业案例分析》经验,从“本科生”“辅导员”“博士生”的角度,分享“过来人”对课堂的思考,剖析导论课程在学生成长与学术培养中的价值。在“名师导学助力我成长”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专业大一新生周泉汐、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4级学生纪思雨分享学习电子信息导论课程的心路历程和导论对自己的影响。会议结束后,组织老师们参观了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数字化实验室及数字产业学院。

此次研讨会名师云集,内容丰富,来自各个院校的与会老师展开交流,共同探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实践中的痛点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起与会老师的热烈反响。

编辑:左芳舟

关闭

最新动态

电话: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1001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