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新工科人文讲堂暨春霖美育讲堂”之“电影里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表现”主题报告在文化会堂举办,特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红主讲。来自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及其他学院的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文革主持本次报告。

报告中,史红教授介绍了电影里的服饰、建筑、音乐、礼仪、陶瓷、青铜器、乐器、雕刻、绘画、舞蹈、武术、兵器、各种日用器具等等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如电影《哪吒》就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是蔚为大观;史红教授进而分析了电影里中国民族文化思想表现,如突出中国色彩——红色,表现中国影调——水墨黑白灰,运用中国物品——道具,使用传统乐器配合进行传情达意,采用“宫调式”婉转音调造成美妙意境等。她说,在主题思想方面,像《花木兰》所表现的孝,《流浪地球》所表现的天下之“家”,《英雄》中所表现的仁者之道,《大鱼海棠》中表现的顺应自然等,都具有中国民族文化风格特点;具有中国风格的电影,往往形式上呈现出中国趣味,情感表达上含蓄内敛,叙事策略上体现伦理模式,立意追求上写意缥缈等。她指出,通过电影,我们可以与古人对话,传承中华文脉。优秀的电影能准确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用光影艺术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如《满江红》就很好地表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她说,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神形兼备、意境深远,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中国审美风格重视表现与抒情,重视营造氛围,呼唤情感共鸣,追求情景交融;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这些方面都将在电影作品里绽放出中国式审美的光辉。史红教授的报告结合大量精彩影像资料进行生动讲解,深入挖掘了电影作品里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拓展了同学们的审美视野,受到大家欢迎。
史红教授是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北京学校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
编辑:左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