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建艺学院在宛平城开展“建筑遗产 抗战丰碑”秋季学术沙龙活动

时间:2025-09-26    来源:建筑与艺术学院     供稿:    浏览:   
字体:

微信图片_20250926102218_6_470.jpg

9月2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下,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办事处和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等机构在宛平城联合举办“建筑遗产抗战丰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秋季学术沙龙。沙龙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金磊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926104719_24_470.jpg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段辉建参加学术沙龙并致辞。他表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与北方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系列学术沙龙,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有重要意义。今天在宛平城的活动更是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是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大思政课”。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孟丹在致辞中表示,宛平城、卢沟桥等文化遗产是丰台区的标志意象,是抗战精神的生动见证。

微信图片_20250926102113_3_470(1).jpg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北方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办事处举行了“卢沟桥、宛平城抗战文化遗产研究”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将围绕卢沟桥、宛平城抗战遗址等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并开展合作,建设以宛平城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研究、交流与传播平台。建艺学院院长王新征代表签约。

学术沙龙以“纪念·传承·创新”为主题,聚焦抗战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路,探索抗战建筑遗产在高校思政教育、学术研究和社会传播中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国馨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宛平抗日纪念雕塑园设计回顾”为题,回顾了30年前抗战雕塑园的规划设计理念。他指出,园区以东西向为“文物轴”,以南北向为“抗战轴”,纪念碑与群雕相互呼应,既具备历史纪念性,也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陈纲教授剖析,重庆作为支撑中国抗战的“工业生命线”,工业遗产在“实业救国”精神传承和当代城市更新中的意义;我校建艺学院李海霞副教授以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为例,强调交通设施在抗战大后方的重要作用;《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副主编殷力欣代表金磊秘书长回顾《抗战纪念建筑》一书的编纂过程,并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抗战纪念建筑的风格变迁;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雳教授分析山东抗战纪念建筑群体与全民抗战精神之间的联系;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鲁爱国介绍了抗战雕塑园改扩建方案及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926102232_7_470.jpg

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他亲自规划设计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介绍园区的设计思想。与会专家及师生认为,雕塑园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了历史纵深感,群雕场景也生动再现了全民抗战的集体记忆。

我校建艺学院张勃书记、任永刚副院长为演讲嘉宾们颁发纪念证书,建艺学院教师、学生及留学生们参加活动。大家表示,这是一场生动的思政课堂。

微信图片_20250926102154_5_470.jpg

微信图片_20250926102059_2_470(1).jpg


编辑:左芳舟



关闭

电话: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1001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