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自主式交通控制与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广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晓理,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立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凉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贾利民,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军,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力出席。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嘉宾,及学校师生代表参加。大会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助理张俊文、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无人机学院)院长董哲分别主持。

刘军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专委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长期致力于智慧交通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自主式交通控制与安全专委会的成立,势必将构建起集学术探索、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自主式交通控制理论、系统架构及安全技术等前沿学科发展,学校将为推动建设具有“良好的学术创造力、广泛的社会公信力、强大的会员凝聚力、雄厚的自主发展力”的专委会而不懈努力。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在致辞中指出,自主式交通是智能时代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交通格局的颠覆性技术,它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世界格局的更替兴衰,推动人类文明演进发展。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自主式交通控制与安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交通指挥控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专委会的发展要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汇聚国内外优势学术科研力量,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搭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向赋能交流平台,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晓理表示,人工智能与自主式交通领域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专委会将为广大专家学者合作共进搭建起平台。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立山提出,在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未来自主式交通系统将会深刻改变人们生活,专委会将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会上,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办公室主任杜颖副研究员宣读了专委会成立批复文件和选举结果,专委会筹备组负责人吉鸿海副教授汇报了筹备工作情况。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刘玉超秘书长与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无人机学院)董哲院长共同为专委会揭牌。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刘玉超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王建强院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汪林主任、天津大学左志强教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智能航运中心文捷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余贵珍教授、北方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张静共同为专委会委员颁发聘书。

贾利民教授当选专委会主任委员。他在讲话中感谢了北方工业大学在自主式交通系统研究领域勇挑重担,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强调,我们今后应致力于成为自主式交通系统的思想源泉、技术创新中心和集成创新平台,引领中国在这一融合性行业的发展。未来将邀请更多来自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加入,共同研究交通系统中的人因要素,让交通行业真正成为人类创造的最安全领域。同时应该特别重视青年委员的培养与发展,希望通过专委会这一平台,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交通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玉超秘书长代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院士做了题为《无人驾驶产业化》的主旨报告,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做了题为《自主式交通系统(ATS)技术》的主旨报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凉海做了题为《超大城市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初探》的主旨报告,三场主旨报告从不同维度系统阐释了自主式交通领域的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通过多维度的学术呈现构建了完整的领域知识框架,为领域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成立大会结束后,举行了专委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一次会议,明确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总干事及副总干事的职责分工,各位常务委员对自主式交通控制与安全专委会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学校将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依托我校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电气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专业学科优势,将与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为自主式交通技术这一世界交通智能化新路径和交通强国建设战略贡献力量。
编辑:左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