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信息学院计算机研究生党支部师生走进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开展“人机共融·智启未来”主题实践研学。作为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开放日参访团队,师生通过实地观摩、技术体验与专家对话,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

在数据训练中心,负责人张钦锋介绍,中心设有20余个机器人学习场景,涵盖抓瓶子、抽纸巾、叠毛巾、拧螺丝、采摘果实、按按钮等抓取和装配日常任务。数据采集师每日通过标准化流程为机器人“授课”,单名操作员日均可生成百余条数据,年数据产量超百万条。师生现场观摩了机器人动态避障、柔性抓取等高难度训练,并就数据标注、算法优化等关键技术展开研讨。

占地3000平方米的实景实验室展现了机器人应用的突破性进展:智能餐饮区双臂机器人“小睿”以0.1毫米级精度复刻咖啡拉花技艺,动作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模型;智能家居区机器人实现任意形状毛巾的精准折叠。工程师指导学生分组操控机械臂完成闭环训练流程,揭示每项操作背后触觉、视觉等十余类数据的采集价值。

在机械臂操控实践环节,同学们需针对不同物体特性调整操作方案。第二党支部张均如同学分享:“0.1毫米误差即可能导致任务失败,这种精密控制让我深刻理解人型机器人的技术价值。”第一党支部汤嘉伟同学表示:“实践中的细微偏差颠覆了理论认知,AI工程师不仅要精通代码,更要理解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机械臂每完成一次动作,系统会留存触觉、视觉、运动轨迹等十余类数据,这些真实场景数据正是行业稀缺的资源。”中心工程师解释道。

此次实践研学活动让师生们通过近距离接触产业尖端技术,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转化力量,为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实践动能。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将坚定专业学习方向,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耕。
编辑:左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