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时间:2025-05-28    来源:建筑与艺术学院     供稿:    浏览:   
字体:

5月25日,由北方工业大学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守护传承阐释创新——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旨在总结十年来20世纪建筑遗产赋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呈现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作品、贡献建筑师、设计思想对《世界遗产名录》的借鉴与认知,展示并研讨理论开拓与著述、国内实践与国际传播、从业界及公众普惠乃至20世纪建筑遗产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成果。来自学会、高校以及设计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八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全明致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示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学校及建筑艺术学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我校“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的建设历程,敦品楼、花园住宅等早期校园建筑的建筑价值,以及建筑与艺术学院近年来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预祝会议推动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等学术领域更上一个台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亚洲建筑师协会候任主席伍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国馨院士分别致辞,倡议充分认识20世纪建筑遗产的价值,充分展开挖掘和再研究,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上午的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金磊和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王新征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的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建筑遗产主题发布的系列活动。会议发布了“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我校继花园住宅(12号、13号楼)入选“第四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后再次入选该项目。会议进行了教材《20世纪建筑遗产概论》编撰启动仪式,该教材是我校开设的《20世纪建筑遗产概论》全校通识课程的配套教材,由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主编,得到了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具有填补20世纪建筑遗产教育国内外教材空白的重要意义,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勃教授参加了教材启动仪式。会议还进行了新书《传承与创新——工程建设活化利用示范案例》、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现当代建筑价值评估与更新设计指南》的发布。

会议进行了首届20世纪建筑遗产高校研究生论坛启动暨官方LOGO发布活动,该研究生论坛由建筑与艺术学院和20世纪建筑遗产专委会共同创办,是从高校学子20世纪建筑遗产理念培养上的深度探索,建筑与艺术学院胡燕副教授、研究生彭亮同学分别作为师生代表与在会专家发表了联合倡议,表示该论坛开拓了建筑遗产的新视域,同时让研究生找到了学术新方向。研究生论坛的官方LOGO经设计竞赛产生,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24级学生陈政达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光荣获选。

5揭幕.jpg

会议还隆重揭幕了“学府映像 文脉书香——20世纪京津冀高校建筑遗产主题展”、“遗产百年 致敬经典——20世纪建筑遗产摄影展”两个20世纪建筑遗产系列主题展,石景山区区科协主席李莹、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力教授等区校领导与嘉宾们共同按下启动灯柱。两个展览布展于我校静学楼,展期至6月25日。

会议的第三个阶段,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王新征教授联合五位来自设计界、高校及研究生代表发表了《建设文化强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倡议》,提出如下倡议:要肩负保护传承20世纪遗产的时代责任;20世纪遗产教育应迫切走进高校课堂;20世纪建筑遗产实践需创跨学科合作模式;20世纪遗产要坚守文化“两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遗产的系统化保护需立法及制度设计;全社会应协同书写20世纪建筑保护的遗产“新篇”。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常青院士以“20世纪上海石库门里弄遗产的存续途径”为题,分享了围绕上海石库门里弄遗产展开的相关实践项目,打开了20世纪与当代遗产的国际视野,总结了中国建筑文博界的学术进步及地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徐全胜董事长作为10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最多的设计单位代表,以“20世纪建筑遗产与长期主义”为题,展示了一介建筑师对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认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霁翔先生以“20世纪遗产需要全社会高度认同”为题,以时代为线索,系统梳理北京的20世纪建筑遗产,以优秀建筑师为线索,历数中国20世纪优秀建筑师和作品,并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例回顾并详细讲解了十五个重要遗产构成要素,如数家珍,酣畅淋漓。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段辉建为三位报告专家颁发了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下午在广学楼报告厅举办了理论与实践专家主题报告及两场学术沙龙。主题报告环节,六位专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亚洲建筑师协会候任主席伍江教授以“保护活化历史文化遗产 激活彰显城市魅力活力”为题,通过多个城市公共空间项目的解析,提出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相关方法。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以“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发展”为题,以湘雅医院实验楼、湖南大学早期建筑、长沙火车站等建筑的保护设计为例展,阐述了保护利用和今天城市发展的关系。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伯英教授以“20世纪建筑遗产的谱系研究”为题,从地理分布、时间谱系、建筑类型等方面对前九批遗产名录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价值领域、主题、特征等三个层面构建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以“固本立心 与古为新”为题,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校园的设计和建设说起,围绕古与新这一论题提出精彩见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陈雄以《保护活化、新旧无界》为题,通过广州恩宁路永庆坊阶砖巷等案例分享了城市更新、建筑改造的实践经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秘书长叶依谦以“高校建筑遗产更新设计案例二则”为题,分享了北航、北医图书馆两个具体高校院所的更新设计实践。王新征院长、张勃书记分别为上述六位学术演讲嘉宾颁发了宣讲证书。

随后进行的两场沙龙围绕“如何阐释文物与遗产保护理念,使之服务遗产保护实践;20世纪建筑遗产何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更新发展;面对“十五五”高校建筑遗产教育应坚守怎样的创新路径”等议题展开,共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发言,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25日晚间,在静学楼两个展览现场举办了“首届20世纪建筑遗产高校研究生论坛”,该论文收到了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研究生的论文投稿,来自六所高校的九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演讲,会议由王新征教授、刘逸研究生主持。当日会议日程紧凑,内容精彩纷呈,师生受益良多。26日上午,部分与会专家参加了学术考察,参观了石景山区规划展览馆和首钢工业园区,感受了北京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风采。

9研究生论坛 (1).jpg

编辑:左芳舟

关闭

电话: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1001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