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的重要指示精神,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何裕,电控学院辅导员、控制交通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董潇潇,研究生党员代表、团学骨干共10人组成“重走烽火新征途 擎炬前行守初心” 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9日至7月27日赴湖南岳阳、韶山、长沙等地开展为期9天“青学践悟”重温烽火记忆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九天揽月的豪情与洞庭波涌的气魄交汇,历史与现实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同频共振。通过探访红色遗址、研读革命史料、对话行业前沿、传承湖湘文脉等多种形式,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 “行走的大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动能。
红色基因铸魂筑牢工业报国初心使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前集体研读《岳阳楼记》,深刻感悟先忧后乐、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为传承红色基因奠定思想根基。

除此之外,实践团还前往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面对珍贵革命文物和历史影像,师生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进一步坚定了 “工业报国、科技强国”的信念,明确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方向。


红色研学赋能激发青春担当的实践活力
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青山埋忠骨,红日耀千秋。师生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在毛泽东故居、纪念馆一路看、一路悟,从旧物、文物中感受伟人革命历程,让革命豪情在青年心中激荡;韶山烈士陵园的默哀致敬,更让成员们坚定了在实践中担当作为的信念。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仅强化了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更激励着青年将红色精神转化为行动,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并延续“师生同上一堂课”传统,由董潇潇老师带领学生党员段抒涵、尹博远录制《韶山精神: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主题微课。

无论是过去的抗战岁月,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韶山精神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站在伟人出发的原点,更能读懂‘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我们要把‘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豪情,写成‘强国复兴有我’的青春答卷。”

数智融合探索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桥梁
三次长沙会战,以顽强抵抗粉碎日军速战速决企图,为抗战全局争取战略主动,彰显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长沙是民族不屈抗争的重要坐标。步入当代,长沙荣膺世界 “媒体艺术之都”,依托发达传媒产业与璀璨湖湘文化等成为文化创意交流高地,也是智能制造高地,率先布局智能制造战略,众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 “灯塔工厂” 等标杆,孕育厚实 “智造生态”,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引领创新,以科技与文化双翼,腾飞于新时代。


实践团走进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高校与企业在数智化领域搭建起沟通协作的平台。旗下天闻数媒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明达、综合管理部部长郭训华接待北方工业大学师生一行。胡明达在会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集团在数字出版、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深耕成果,以及在数智化应用方面的探索实践。何裕老师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阐明了我校正全力推进数智化教学及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智化习惯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董潇潇老师围绕数智化与工科专业的深度融合、AI工具的普及应用、及学生就业等话题展开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市场对交叉学科和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并及时做出调整。

会后,由郭训华部长和承建单位负责人带领团队参观正在建设的中南传媒马栏山园区,园区已初具规模,一行人通过参观沙盘模型了解整体布局、穿过施工现场能更加直观感受到园区的建设进度与数智化规划愿景。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助力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数智化行业发展态势,更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教育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校友访谈赋能筑牢成长成才根基
“湘”遇八十载,共赴强国约。在迎接建校80周年的重要节点,电控学院在湖南开展一系列校友走访活动。重温“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使命担当,为学校80周年校庆积累珍贵史料,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汇聚校友力量。

“一所有历史的学校,才有面向未来的底气”。实践团师生先后与曾宪法、易木林、陈梗等10余位在湘校友进行交流,并于校友易木林作为联合创始人的企业进行参观和访谈。座谈会上与校友共同回忆“在北方工大”的燃情岁月,校友们深情回溯在校求学经历,结合职业发展历程分享行业前沿动态,为大家勾勒专业成长路径。围绕“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核心议题,双方展开热烈探讨,校友们以丰富实践经验为切入点,剖析新时代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素养。董潇潇老师为学姐学长们讲述了学校“日新又新,其变之速,如春潮带雨,不可阻遏;其进之猛,似长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变化。欧阳欣晨等同学也结合所学专业、个人发展等向校友前辈们抛出自己的成长之问——既聚焦个人未来在学术深造、职业赛道选择、能力跃升与人生定位上的困惑。

临别之际,校友们寄语学弟学妹要突破技术思维定式,以开放视野拥抱跨界融合,在实践中锤炼创新品格。此次访谈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汲取了职场成长的宝贵经验,更强化了校企间的育人共识,为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提供了实践参考,对引导青年学子明确成长方向、勇担时代使命具有积极意义。
湖湘文脉传承厚植青春担当底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在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的匾额下聆听千年文脉故事,湖湘学派 “经世致用” 的治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直抵人心;在湖南大学老图书馆弹孔墙前,感悟“文化教育界抗日救亡”的峥嵘岁月;伫立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雕塑前,重温《沁园春·长沙》的豪迈,伟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革命壮志激荡胸怀;在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前感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气魄,坚定“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的信念。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湖湘“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抗战“血火淬炼”的民族气节带回北京,融入专业学习与科研攻关,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不仅深化了对文化传承与革命精神的理解,更鞭策着青年将湖湘担当与红色基因融入行动,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动能。
“重走烽火新征途 擎炬前行守初心”
九天、三城、千里,实践团一路循着抗战胜利的足音,湖湘大地开展抗战精神红色主题教育,以多维实践构建了 “红色铸魂、科技赋能、文化润心” 的育人体系。师生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砥砺初心,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强化担当。
支部党员姚宸表示:“从岳阳楼到橘子洲头,从平江烽火到数字园区。岳阳的忧乐文化、韶山的红日精神、长沙的革命浪潮,在时空交汇中刻画出一条清晰的轨迹:历史的火炬从未熄灭,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
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不仅是回望,更是出发。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今天,我们在湖南播下火种;明天,我们将在京华大地收获参天大树。让抗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熠熠生辉,让北方工大的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编辑:左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