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喜获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时间:2025-11-11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供稿:科学技术研究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无人机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浏览:   
字体: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校在此次评选中喜获3项奖励。

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庞中华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复杂网络化动态系统安全主动控制与鲁棒滤波”,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姚海波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小净距超大跨隧道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胡长斌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保障超大城市用电安全的需求侧资源灵活调节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复杂网络化动态系统安全主动控制与鲁棒滤波”项目围绕复杂网络化动态系统的安全防护、主动控制与鲁棒滤波三大核心科学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项目发现了网络时延精准实时补偿的运行机理,解决了网络化系统安全性与实时性难以兼顾的关键难题;阐明了协议调度、状态估计性能与闭环控制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了数据驱动控制理论分析困难的瓶颈;揭示了衰减测量、随机非线性与混合噪声对滤波性能的影响机理,攻克了在复杂网络诱导效应下鲁棒滤波性能难以定量评价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项目建立了复杂网络化动态系统安全主动控制与鲁棒滤波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系统化、原创性的研究体系,获得了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认可,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智能电网、流程工业与集群系统等典型领域,为复杂网络环境下自主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工程示范。

庞中华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网络化智能控制与系统安全防护领域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6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4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无人集群控制、网络化预测控制、数据驱动控制、系统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等前沿方向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e0062874a9e8fac207f53dc32fee1f6d.png

“小净距超大跨隧道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业内率先将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于浅埋软岩超大跨隧道的施工监测中,进行防塌方、冒顶灾害预警。基于隧道开挖围岩损伤引起微地震的原理,采用微地震信号拾取、识别和精确定位技术,实现了围岩损伤的早期发现、规模定量和空间定位,结合数值分析,成功预警隧道塌方和大变形等灾害,建立了监测预警系统。已在多个隧道工程中实现成功应用,突破了传统新奥法依赖初支变形速率这种间接指标实施预警容易导致误报的弊端,为提高隧道施工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姚海波教授长期从事复杂艰险条件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灾害防控方向的研究和教学,曾主持财政部基金课题一项,铁道部基金课题一项,多次参加国家和地区重点工程咨询、科研与技术服务,主持探测、治理包括海底隧道、岩溶隧道、高瓦斯隧道、高原隧道等各类高风险隧道累计长度160Km,横向经费2000余万元。成果先后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保障超大城市用电安全的需求侧资源灵活调节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针对超大城市负荷政治性调节潜力需求高、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压力大、城区高密度负荷台区承载力不足、郊区分布式能源接入引发供电可靠性风险等核心问题,通过构建多主体协同的需求侧资源互联体系、研发配电台区负荷与能源协同优化算法、制定分层分区精准调控策略,实现了超大城市负荷灵活响应和台区承载力增强等多重目标,为保障超大城市用电安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胡长斌教授团队深耕微电网领域10余年,聚焦规划运行、优化控制、能量管理、关键设备研制等核心方向,成功研发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网系列产品,与国网北京电力、河北电力、中海油、许继等能源龙头企业合作完成多项标志性科研成果。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于2002年由北京市政府设立,旨在奖励优秀科技个人与团体。奖项分3项人物奖和3类项目奖,人物奖聚焦重大发现、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人才,项目奖分别侧重重大科学发现、核心技术突破、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8位科学家奖、193项成果奖。成果奖包括自然科学奖57项、技术发明奖2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12项。

此次荣誉的取得,是学校深入贯彻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彰显了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显著成效。学校将持续深化有组织科研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凝聚攻关合力,引领我校广大科研工作者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勇担时代使命,为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大智慧与力量。

编辑:左芳舟

关闭

最新动态

电话: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1001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