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北方工大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时间:2025-10-24    来源:宣传部     供稿:    浏览:   
字体: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战略部署,擘画了宏伟发展蓝图。北方工业大学师生高度关注大会召开,第一时间通过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学习、教师座谈研讨、党团支部集体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在全校展开热议。

党委书记刘军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方工业大学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落实好学校“十四五”收官,谋划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紧扣“强基固本,提质扩容”主线,持续推进“四新”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工业大学,为全面实现“十五五”发展目标贡献北方工大力量。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立峰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北方工业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标“十五五”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我们将优化学科布局,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建设“四重”“四新”学科,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立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突出人才培养实践特色,培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的高素质人才;深化有组织科研,发挥科研特色优势,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以“硬核”科技成果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深化开放办学,深度融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党委副书记姜孔桥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明确了“十五五”发展的遵循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我们将科学统筹部署,扎实做好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宣传宣讲,迅速在全校掀起学习热潮。深入落实《建议》中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要求,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力打造以“兴工报国”为主线,多元协同、全面联动、走深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落实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持续提升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全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家“十五五”发展擘画了高质量发展蓝图,要求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调整,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校作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将全会精神与自身“十五五”规划深度融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办学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师生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校园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宋志飞表示,《建议》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学校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业务之中,确保学校规划方向与国家战略一致;聚焦重点领域创新举措,实施重点任务攻关,为实现各项目标培育新动能,为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强化规划引领与学科布局的协同性,主动将学校的学科专业体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度融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服务首都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工科大学建设步伐。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董哲表示,全会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学院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控制、工业人工智能等方向再攀高峰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还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学院将深化、强化这一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对标国家“双碳”目标和制造强国部署,围绕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国产化等“卡脖子”难题持续攻关,强化有组织科研,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培养更多卓越工程人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理学院院长李冱岸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理学院将以制度为基,增强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聚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建设好实习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鼓励跨学科协同攻关,提升原始创新水平。我们要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优良学术生态,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经济腾飞贡献理学院智慧。

伦敦布鲁内尔学院院长杨志辉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统筹推进,旨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全球竞争格局,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同时立足本土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本土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卉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使我深切感受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培养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少杰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人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将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发展大政方针,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同时,要立足教学科研一线,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的智慧与力量。

储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温春雪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储能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我将带领全系教师,紧密围绕储能本体、并网及综合能源系统等核心方向,深化课程改革与交叉学科研究,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主动对接国家能源战略,着力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转化,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专业力量。

集成电路学院教师朱日佳表示,《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令人十分振奋。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提供智能与算力基础,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支撑制造与工程升级,而集成电路是整合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作为集成电路方向的专任教师,我将以科研实践促进科技发展为己任,培养更多集成电路领域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智能学院辅导员潘昌元表示,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深感使命在肩,我将深入落实全会精神,更加精准精细做好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同学们深刻体悟“兴工报国”传统在新时代的使命,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和数字媒体等专业特长优势,积极参加实践实习,以“思政引领+精准服务”助力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制造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智慧交通23-2班学生王菲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让我作为一名交通专业的学生备受鼓舞。交通是现代化的筋骨,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到长江黄金水道,每一条通道都是强国建设的脉络。我将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决心,把专业所学融入交通强国实践,在技术攻关中践行初心,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土木工程学院人环 (专研)25研究生刘星雨表示,《建议》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这与我专业方向高度契合。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力量,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科研与实践的动力,聚焦BIM、人工智能、机器人施工等前沿技术,刻苦攻关,努力突破“卡脖子”难题,立志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争做既懂技术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青年,为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储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储能23班学生于博洋表示,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清晰地认识到,作为储能学子,我们的手里握着的是一块块构建未来绿色、高效、安全能源世界的“基石”。我们手中的实验仪器,连接的不仅是电路和材料,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未来。我坚信,当我们以“储能”般的定力与韧性,不断积累,必能将个人的涓滴之力,汇入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磅礴江河,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经管学院会计专研24班学生刘新洋表示,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对标“十五五”发展要求,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通过财务大数据挖掘,为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精准的成本核算、风险评估和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务基石、服务实体经济贡献专业力量。

伦敦布鲁内尔学院大数据(中外合办)24-3 学生范大睿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让我心潮澎湃,学校“兴工报国”的传统,让我找到了青春奋斗的具体坐标。作为工科专业学生,我将带着全会对“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钻研专业知识,把专业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当成筑梦的砖瓦;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努力将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行动践行“兴工”初心,用过硬的工科本领为建设制造强国添砖加瓦,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光芒。

摄影:王钦沅

编辑:左芳舟

关闭

电话: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1001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